上一篇跟大家介紹了「追蹤碼正確,資料也才會有"可信度"」
在這篇開始進入報表囉!!
但要會運用報表,一定要徹底了解報表上的專有名詞才行
維度與指標
維度: 描述使用者、工作階段(Session)、操作的特性
EX: 國家、瀏覽器..
指標: 對使用者、工作階段(Session)、操作的量化衡量標準也就是數字
EX: 跳出率、瀏覽量..
(翁仔小提醒: 工作階段會在下方做完整介紹哦~)
在Google Analytics(分析)中,報表都是包含著維度和指標
以下方簡單的表格來了解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第一行(藍色)就是維度的一系列值
其他行(綠色)則就是相對應的指標
翁仔重點提醒:
※所有報表顯示都是如此
※如果有新增次級維度,會再多一欄藍色在表格左方
基本名詞介紹
1. 工作階段(Sessions): 又稱為「造訪Visits」
指使用者積極與您網站互動的這段時間,google analytics預設是30鐘
A.工作階段結束的條件有三種
(1) 訪客停止任何在網站上的互動超過30分鐘
(2) 跨日,超過晚上24:00(假設您一直與網頁互動,超過晚上24:00還是會變成另一個工作階段)
(3) 來源改變(如果您是透過Google搜尋進入此網站關閉,又從Yahoo搜尋進入此網站,就會是另一個工作階段)
B.需要更改工作階段時間的情況
(1) 觀看影片
(2) 聽廣播電台
(3) 撰寫程式碼
EX: 一部50分鐘的影片,實際上您有可能是還在看的,只是沒有與網站互動,為了讓資料更可靠需要去調整符合影片的工作階段時間
C. 如何變更工作階段時間
在GA的管理者介面即可看到下方的操作喔(更改位置: 管理 -> 資源 -> js追蹤資訊 -> 工作階段設定)
翁仔重點提醒:
※一個使用者能夠有多個工作階段
※工作階段時間請勿隨便調整
※KPI或交報告給公司時使用
2. 使用者(Users): 又稱為「不重複訪客」
最近曾與您網站互動的使用者
翁仔重點提醒:
※分析報表時,最需注意的重要數字
※利用瀏覽器中的Cookie,獨立字串來分辨「個人」
3. 瀏覽量(Pageviews): PV、網頁被瀏覽的次數
以上方某篇文章的網頁為例,頁數有3頁
假設有100000位使用者看完全部3頁
那瀏覽量就是 3*100000 = 300000
但翁仔在這邊要提醒的是許多廣告商都是告訴您瀏覽量這個數字
當下說不定會認為300000很多,但實際看到您產品的人卻只有100000人
如果頁數更多,看到的人可是會更少!!
翁仔重點提醒:
※傳統廣告商愛用的數字
※此數字不等於看到您產品的數字,實際人數=瀏覽數/頁數
4. 單次工作階段頁數(Pages/Session): 又稱為「平均瀏覽頁數」
指每個工作階段的平均網頁瀏覽量
翁仔重點提醒:
※重複瀏覽同一個網頁也計算在內
5. 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(Avg. Session Duration): 又稱為「平均造訪停留時間」
何謂「工作階段時間」、「造訪停留時間」?
翁仔重點提醒:
※不能計算停留時間,則產生跳出率
※最後一頁停留時間不列入計算
(原因:Google Analytic無法判斷您是案叉叉離開網站還是工作階段超過30min,而換成了另一個工作階段)
6. 跳出率(Bounce Rate): 又稱為「單次造訪率」
當訪客只瀏覽一個頁面及離開,就會觸發此指標
何謂「跳出」?
A.屬於跳出的情況
(1) 關閉瀏覽器 (當此網頁看完時)
(2) 關閉頁面 (在此網頁找不到自己想要訊息時)
(3) 工作階段逾時 (網頁開著去做其他事,最後超過工作階段時間)
B.以下此網站性質,高「跳出率」都是正常的
(1) 動態Ajax: 網頁呈現
(2) 部落格: 文章介紹,通常看完就會關閉
(3) 活動性質網頁: 像近期的很多實體聖誕節活動都會用一頁網頁做介紹
(4) 網路遊戲網頁: 登入帳號、密碼
翁仔重點提醒:
※「跳出率」是瀏覽一個頁面及離開,工作階段時間為0 min
※ 依照網站性質,好好運用跳出率
※有些網頁不該出現跳出率(ex: 輸入信用卡資訊),代表 landing Page 設定錯誤
7. 退出率(Exit Rate) [補充說明]
當訪客瀏覽大於一個頁面才離開
翁仔重點提醒:
※高退出率,代表使用流程可能有誤
※同一個網頁可能同時出現跳出率或退出率是正常的
8. %新工作階段(% New Sessions)
初次造訪所佔百分比的估算值
以上這些就是入門報表,最基礎且最常用的名詞
更多報表上的名詞 ,翁仔會再繼續跟大家做分享與學習
※希望您會喜歡我的文章,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再告訴一下我哦